拓染传情暖童心 家访送暖助成长
7月上旬,安庆师范大学 “青・敬敷” 资源环境学院 “遗” 路童行・志愿亳州实践团在陶云、朱芳老师的带领下,赴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。实践团先以非遗拓染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之门,随后深入留守儿童家中走访慰问,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。
拓染非遗初体验,巧手生花启新智
活动首日,实践团在古城镇祖寨村为3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非遗拓染体验课。资源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4级(1)班刘奕宁通过生动的讲解,向孩子们介绍拓染技艺的历史:“早在唐宋时期,人们就用植物拓印的方式装饰衣物,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艺术,至今仍散发着独特魅力。”
实践团成员们提前采集了牵牛花,月季花、野菊花等当地常见植物,为孩子们准备了白布、水瓶、胶带等工具。资源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4级(1)班周为锟示范时说:“把叶子正面朝下固定在布上,像给小虫子盖被子一样,然后用胶布把叶子粘在布上,再用锤子轻轻敲打,叶脉的纹路就会留在布上啦。”孩子们跃跃欲试,在志愿者的指导下,有的拓印出三叶草的清新图案,有的组合出野花的缤纷纹样,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活动室。
图为小朋友们举起拓染画布与志愿者们合照
走访家庭送温暖,真情陪伴暖童心
7月6日下午,在“遗”路童行实践团负责人周为锟带领下,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牛奶、面包、课外读物及文具套装前往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祖寨村留守儿童小宇(化名)开展家访慰问。今年 10 岁的小宇,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,与家人聚少离多,日常起居与学习生活均由爷爷奶奶悉心照料。实践团希望通过这次走访,既能为小宇送去生活与学习上的物资支持,也能以面对面的陪伴拉近与孩子的距离,倾听他的心声。
一进门,实践团成员就被墙上贴满的奖状吸引了。小宇的奶奶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,向大家讲述小宇的情况:“这孩子懂事,学习不用我们操心,就是平时话少,总念叨着爸妈。”实践团志愿者朱珠主动拿出带来的故事书,和小宇一起阅读,慢慢地,小宇的话多了起来,和朱珠分享学校里的趣事。
陈婷婷为小宇送上了文具套装和新书包,小宇接过礼物,小声说了句 “谢谢姐姐”。离开时,小宇主动把自己画的画送给实践团成员,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郑文秀说:“虽然只是短暂的陪伴,但能看到小宇开心的样子,我觉得特别有意义。走进孩子的家,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。看到他们眼中的光,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
图为小宇和奶奶与实践团合照
指导老师寄语:点滴关爱汇聚力量,文化传承浸润成长
指导老师陶云和朱芳表示:“‘遗’路童行,既要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也要让我们的爱心陪伴他们一路成长,走进留守儿童家中让我们的关爱更有针对性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不仅要传递知识,更要传递温暖与希望。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。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呵护,让留守儿童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真正践行“敬敷,世范”精神,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,用真情实感传递温暖,成为有温度、有担当的安庆师范大学新时代青年。”
此次活动中,家访留守儿童的温暖举措,让孩子们在陪伴中感受关怀,更打开了心门。“青・敬敷” 实践团以贴心行动,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欢乐,也为关爱行动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撰稿:张子豪
摄影:朱珠、韩志运